首页

国产鞋交视频在线看

时间:2025-05-25 21:29:52 作者:中国团队系统评估: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浏览量:67396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

广角镜头视野下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这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青藏高原区域的重要研究,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湿地和河流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与牲畜数量等历史统计数据,并结合多源遥感、模型模拟以及未来气候预估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综合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

  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介绍说,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不仅是实现二氧化碳的中和,还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中和。因此,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

资料图:青藏科考途经青藏高原一处湿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二氧化碳汇。不过,青藏高原拥有中国超过50%的湖泊且有放牧传统,近20年来,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和内陆水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量涌现,导致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显著增加,但这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有多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甚至逆转高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仍不清楚。

  为厘清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近两倍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这一显著的温室气体汇主要源于二氧化碳汇。然而,超40%二氧化碳汇被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抵消,其中,畜牧业和内陆水体(包括热融喀斯特湖)的年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碳汇的21%和13%。特别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几乎中和了高原能源与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可持续畜牧业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来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持续增强,水体扩张和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等导致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仍将不及二氧化碳汇,因此,到2060年高原仍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羊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然而,温室气体汇大小依赖于高原畜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如果仍维持当前不可持续的放牧状态,畜牧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将完全抵消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增量;有效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并开展减排措施以降低牲畜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高原温室气体汇大小预计将比当前增加1.5倍。

  “因此,推进可持续且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径,将大幅减少高原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青藏高原对中国碳中和战略的贡献。”汪涛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迎巴黎奥运会开门红

晏镜社区党委书记严林说,以前,塘霞村村民都是以打鱼为生、以船为家。现在,塘霞村要建设“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滨海旅游带。2022年5月,疍家墟开门迎客,精心策划婚庆旅游线路,建设中国婚庆蜜月旅游摄影胜地,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目前,塘霞村已累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周边酒店、民宿的客房都供不应求,成为周边旅游的热门打卡点。(完)

通用技术集团哈尔滨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徐仲被查

林剑:中方对以色列计划对拉法开展地面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切,强烈呼吁以色列倾听国际社会的压倒性呼声,停止进攻拉法,全力避免加沙地带出现更加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广东-芬兰节能环保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綦琦说,中国往返于欧洲的旅客运输量大幅的增加,一些国内国外的有利于国际旅客出行的政策“红利”在不断变成“流量”,也正在不断地“变现”。

4月29日,记者在广西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看到,大片美人蕉竞相绽放,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据了解,“那考”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绿色的水田,寓意着环境优美。

鱼满塘、粮满仓、播种忙 希望的田野“丰”景不断 映照农民红火好日子

并非所有非遗都能如此转化。将当地民俗与旅游业结合,成了保护传承非遗的另一条出路。林继富以巴东的纤夫号子为例:巴东处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三峡腹地,河道里礁石密布,水流湍急,为行船带来极大的不便。为统一行船节奏、鼓舞士气,纤夫号子应运而生,常能听到“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的号子声回荡在峡谷间。如今,木船早已被机动船取代,纤夫号子却依然唱响三峡神农溪河畔,成为三峡纤夫文化旅游节的名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